端粒酶活性是細胞增殖潛能與衰老狀態的重要標志,在癌癥研究、干細胞生物學及抗衰老領域具有關鍵意義。端粒酶活性檢測試劑盒通過擴增端粒酶延伸的產物,實現對酶活性的高靈敏度檢測。為確保
端粒酶活性檢測試劑盒實驗結果的準確性與可重復性,掌握科學、規范的使用方法至關重要。

第一步:實驗前準備與環境控制
在潔凈、無核酸污染的實驗室進行操作,避免外源DNA或RNase污染。使用專用移液器、槍頭與離心管,建議使用帶濾芯的吸頭。提前將試劑盒各組分從-20℃冰箱取出,冰上融化后輕柔混勻,避免劇烈震蕩。所有試劑使用后立即放回低溫保存。
第二步:樣本制備與處理
收集待測細胞(如腫瘤細胞、干細胞),用預冷PBS洗滌2-3次。采用裂解緩沖液(通常含CHAPS、DTT等)冰上裂解細胞15-30分鐘,期間輕搖數次。4℃下12,000×g離心20分鐘,取上清即為端粒酶提取物。蛋白濃度建議調整至0.1-2μg/μL,分裝后-80℃保存,避免反復凍融。
第三步:反應體系配制
按說明書比例配制PCR反應混合液,通常包括:
端粒酶引物(TS引物)
擴增引物(CX引物)
dNTPs
Taq DNA聚合酶
緩沖液
在冰上操作,逐項加入,輕柔混勻,短暫離心去除氣泡。建議設置三類對照:
陽性對照:試劑盒提供的端粒酶陽性提取物
陰性對照:熱滅活樣本(85℃加熱10分鐘)
空白對照:以裂解液代替樣本
第四步:端粒酶延伸與PCR擴增
取適量樣本提取物加入反應體系,先進行延伸反應(30℃孵育30分鐘),使端粒酶在TS引物上添加TTAGGG重復序列。隨后進行PCR擴增(94℃變性2分鐘;94℃ 30秒,50-60℃退火30秒,72℃延伸30秒,循環25-35次;72℃終延伸5分鐘)。
第五步:產物檢測與分析
擴增完成后,取10-15μL產物進行聚丙烯酰胺凝膠電泳(PAGE)或瓊脂糖凝膠電泳。銀染或EB染色后觀察梯狀條帶——每相差6bp形成一條帶,表明端粒酶活性存在。也可使用熒光定量法(qTRAP)進行定量分析,繪制標準曲線計算相對活性。
第六步:數據記錄與結果判讀
記錄樣本來源、蛋白濃度、循環數及電泳結果。陽性對照應呈現清晰梯形條帶,陰性對照無條帶或極弱,空白對照無信號。樣本條帶強度可半定量反映端粒酶活性水平。